中国和东南亚:在经济关系中浮现问题
作者:Walden Bello;翻译:曾金燕;校对:杨方义
Walden Bello是 菲律宾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也是关注南半球(Focus on the Global South)的执行主任。他就国际经济和政治问题著有许多书籍和文章。他的电子邮件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这篇论文为诺涕勒斯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Nautilus 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而作。
中国对非洲国家公开示好的一个例证是11月份第一个星期在北京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问题来了:中国如何处理她与近邻的经济关系?
东盟,也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也许是中国最重视的区域。因此中国与此区域的关系,将为北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演变提供暗示。
乍看,似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是积极的。毕竟,中国飞速甚至是危险的经济增长带来需求,成为东南亚2003年前后开始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此之前,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而且主要依赖于国内需求。事实上韩国和日本的情况也一样。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报告中形容整个亚洲2003年和2004年年初的经济情况:“中国是亚洲地区大多数经济实体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的进口增长甚至超过了它的出口,其中相当大比例的进口来自亚洲其他国家。”
一个更加复杂的情况
快速行驶轨道上通往经济天堂的列车,中国如同火车头拉动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真实情况要比这一情景更加复杂。广泛传播的一种恐惧是:东南亚实际上在为中国的增长支付成本。中国的低工资,已经使本地与国际制造商把他们在东南亚相对高工资的生产逐步转移到中国,这正是东南亚国家所担忧的。这已有一些证据。1994年人民币贬值使得一些外国直接投资从东南亚转移到中国。1997年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向中国的趋势加剧了。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从90年代中期占亚洲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0%资缩减到2000年的10%。2001年和2002年,下降的趋势仍在持续,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显示,这个下降趋势部分由于“来自中国上升的竞争力”。日本是该地区最具活力的外国投资者,在一份日本政府的调查显示,让东南亚国家担忧的,57%的日本制造业跨国公司发现中国比东盟4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更具吸引力。
贸易关系中的障碍
贸易是另一个,也许是更令人关注的领域。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积极地与东盟各政府寻求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2003年,泰国和中国达成一个“早期收获”的自由贸易协定。2004年11月在老挝万象举办的第十届东盟峰会上,东盟国家签发了一份联合声明,表示在2010年前,取消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所有的贸易关税。在这个会议上,被提议的《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协议》有一个亮点:菲律宾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高调地说一个“强大的区域组合”的出现将能与美国和欧盟相抗衡。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像北京期望的那样顺利。在泰国和中国试验性商定中,这两国同意200多种蔬菜和水果的关税会立即消除。根据协议,泰国将向中国出口热带水果,与此同时中国向泰国出口零关税的冬令水果。然而,几个月后,预期的双赢利益消失了,大多数泰国评论承认说泰国与中国做了一个坏买卖。正如一个评估所言:“虽然泰国-中国早期收获协议的范围很小,它对整个产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显而易见的影响’已经击败了泰国北部大蒜和红洋葱生产者,并使得皇家项目中温带水果和蔬菜生产规模削减。”泰国报纸指出,当泰国政府为中国产品清除障碍时,中国南部的官员拒绝按照协议保证的降低关税。
中国-泰国“早期收获”协议带来的一个结果是,泰国水果和蔬菜种植者的愤恨成为一个因素,导致了他信政府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议程在公众心中普遍幻灭,反对自由贸易成为社会运动的突出特点,最后9月中旬军事政变驱逐了他信政权。
泰国“早期收获”的经验,事实上不但在泰国而且在整个东南亚造成了惊慌。它增长了东盟成为中国极具竞争力工业和农业产品倾销地的恐惧,因为中国的工农部门由于持续来自乡村的极度廉价农民工而可以压低价格。人们想知道如果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否不简单地使中国产品倾销合法化,这些产品其中一大部分已经通过与中国接邻的国土或海域被走私——如越过中国南海走私到菲律宾。
中国的观点
对中国官方来说,中国与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协议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中国经济学家胡鞍钢的说法,策略的目标是使得中国作为“世界制造行业中心”更加充分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中。计划的一个中心部分是为中国制造业产品打开东盟市场。由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增长,仅仅占有中国出口8.2%份额的东南亚被认为是吸收中国产品的一个具有大潜力的重要市场。胡注解:关键的是,中国政府计划吸引“东盟国家投资到中国西部地区,使得西部地区更加彻底地融入到区域和国际贸易建构中”
东盟:一个净受益者?
尽管阿罗约总统和其他东盟国家领导人说了一些华丽的话语,东盟如何从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议中受益更加不明朗。人们高度怀疑,中国是否脱离胡所形容的“半开放模式”——在出口上实行自由贸易,开放市场,但却在进口上实行保护主义。
当然,利益不会进入劳动增长型的制造业。中国通过持续施加压力压低工资来满足该行业一个不可击败的优势,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似乎无穷无尽,他们每年的平均工资只有285美元。当然,利益也不会进入高科技产业,尽管连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快速发展的高科技行业的惊人能力非常恐惧,尽管恰好在劳动增长型产品中结合了高科技的优势。当然,利益也不会进入服务业,中国有工程师、护士和国内工人,他们和东盟同样的工作人员比,做着相同的工作却领着更低的工资。例如,中国最近对船员的部署已经威胁了菲律宾为全球提供海员的优势地位。
东盟的农业会成为一个净收益者吗?从泰国“早期收获”经验来看,中国从温带作物到亚热带产品,在一系列农产品和农业加工中,有显著的超级竞争力。越南和泰国的大米,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咖啡,菲律宾的椰子和椰子产品,可能有能力保持它们的地位,但再也没有其他的产品可以和中国竞争了。
原料方面呢?当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有中国短缺的石油,马来西亚有橡胶和锡,菲律宾有棕榈油和金属。然而,再一看带来一个疑问:如果与中国的关系不重复老殖民地的劳动分工,为何低劳动附加值的天然资源和农业产品被船运到中心(中国),与此同时东南亚经济吸收来自欧洲和美国的高劳动附加值制造业产品。
艰难的事实
因此,巨大的不平衡将可能是东盟国家与中国自由贸易协议的结果。
在区域整合的花言巧语下,东盟的经济体仍然主要是10个孤立的经济体,根据许多观察,东盟的问题仍旧大量存在。东盟通过创造一个完整的拥有4亿5千万消费者的市场来实现替代的产业计划的远景并没有实现,这个计划将通过成员国间增长的更自由的贸易,同时对第三国产品征收高关税和实行配额来完成。东南亚国家花了30多年来建立一个“东南亚国家联盟体”,但他们已经浪费了机会。如果东盟朝着它的创办者设想的路线前进,它就不会由于成员面临中国的崛起而出现的混乱。
简而言之,东盟依旧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快速地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很可能导致一个和中国与泰国的早期收获协议相同的后果。就算中国向东盟许诺减免高额的关税,东盟也无力与中国工农业产品强大的竞争力抗衡。在这节骨眼上,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议,或更像是,中国孤立地与各个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只会导致东盟的工业化受限和农业危机。
东盟和中国的关系不是殖民关系。在这点上甚至不能说是剥削关系。但至少在北京与其邻居的经济关系谈判中,对公平、公正的考虑应当放在前列和中心。东南亚和欧洲、美国、日本关系旧有的结构模式,是很容易被复制的。(全文完)
英文原文如下: